首页 » 化学常识 » 正文

苹果酸是怎么变成丙酮酸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为什么不参与三羧酸循环)

豆角 2025-05-10 化学常识 17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1. 酵菌酸是如何产生的
  2.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为什么不参与三羧酸循环
  3. 乙酰辅酶A进出线粒体的方式相同吗?是不是进入时用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出时用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4. 在线粒体中,1mol苹果酸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多少ATP

酵菌酸是如何产生的

酵菌酸是由米中的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有机酸。米酵菌酸的产生是通过大肠杆菌等嗜酸菌在氧气不足的状态下分解淀粉,产生乳酸和醇类物质,再通过伴随着微量的乳酸菌活动,乳酸被进一步转化为醋酸、丙酸等有机酸,最终形成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酸味浓厚,可以为酸奶、果酱等食品提供酸度和风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酵菌酸是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进而产生的。

苹果酸是怎么变成丙酮酸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为什么不参与三羧酸循环)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尤其容易在食物表面生长,在26℃以及中性偏酸的环境下生长最好,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毒素米酵菌酸。椰毒假单胞菌本身很怕热,通过加热足以消灭它,但是由它产生的米酵菌酸,却极其耐热,普通烹饪加热对它几乎没啥用。

酵菌酸的产生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偏酸(PH5~7)、温度为25~37℃的环境是米酵菌酸产生的温床。

酵菌酸是一种由酵母菌或乳酸菌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在发酵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会利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酵素和酸性代谢产物,其中就包括酵菌酸。酵菌酸的产生与发酵条件、微生物种类、发酵时间等因素有关。酵菌酸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食品酸味剂、防腐剂等。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为什么不参与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经过转化为乙酰辅酶A的过程,而乙酰辅酶A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前体物质。然而,丙酮酸在进入线粒体后,发生了转化为乙酰辅酶A的反应,因此不会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

苹果酸是怎么变成丙酮酸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为什么不参与三羧酸循环)

这个反应是由丙酮酸脱氢酶催化的,丙酮酸脱氢酶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二氧化碳,乙酰辅酶A进一步参与三羧酸循环,而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作用排出机体。

因此,丙酮酸在进入线粒体后,转化为乙酰辅酶A参与能量代谢的其他途径。

乙酰辅酶A进出线粒体的方式相同吗?是不是进入时用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出时用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出线粒体是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苹果酸-天冬氨酸是NADH进线粒体的途径之一。乙酰辅酶本来就是在线粒体内由丙酮酸生成的,在线粒体里用或在线粒体外用,所以不会有进入的情况。

在线粒体中,1mol苹果酸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多少ATP

一般是32个。

苹果酸是怎么变成丙酮酸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为什么不参与三羧酸循环)

1.葡萄糖磷酸化 -1 2.5-磷酸果糖磷酸化 -1 3.2分子1,3-BPG去磷酸化(底物磷酸化) +2 4.2分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去磷酸化(底物磷酸化) +2 5.2分子3-磷酸甘油酸氧化产生2分子NADH 丙酮酸氧化脱羧(线粒体) 2分子丙酮酸转变为2分乙酰辅酶A产生2分子NADH 柠檬酸循环(线粒体) 1.2分子琥珀酰CoA产生2分子GTP(底物磷酸化) +2 2.柠檬酸循环产生6分子NADH 3.柠檬酸循环产生2分子FADH2 氧化磷酸化(线粒体) 1.糖酵解产生的2个NADH经磷酸甘油酸穿梭移入形成FADH2,每个FADH2产生1.5个ATP;如果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移入形成NADH,每个NADH产生2.5个ATP +3或+5 2.丙酮酸氧化产生的2个NADH每个产生2.5个ATP +5 2.柠檬酸循环产生的6分子NADH每分子产生2.5个ATP +15 3.柠檬酸循环产生的2分子FADH2每分子产生1.5个ATP +3 合计 +30或+32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苹果酸怎么形成丙酮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tdksgr.com/hx/2354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