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酚是粉状还是液体
液体。丁香酚,化学名为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12O2,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作配制丁香、香石竹、康乃馨等香精的主香剂,也可作食用香料,还可用作杀虫剂和防腐剂。
蒌叶学名
蒌叶(拉丁学名:Piper betleL.),别名为蒟酱、青蒟、芦子、大芦子、槟榔蒟、槟榔蒌等,是胡椒科胡椒属攀援藤本植物。
蒌叶:生于热带沟谷林中,分布于台湾、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
荖叶,春季种植为最佳时间。原植物形态:攀援状藤本,长可达10米。枝稍带木质,无毛,节上常生不定根。
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有多而细的腺点,宽卵形或心形而两侧对称,或卵状长圆形两侧稍不对称而偏斜,长7~15厘米,宽5~1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有极窄的弯缺,或浅心形而有很不等长的两耳,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被短柔毛,具托叶。夏季开花,花单性,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长5~15厘米,雄蕊2个,雌蕊的柱头4~5个。浆果顶端稍凸,无宿存花柱,有绒毛,与花序轴合生成一柱状,肉质,带红色的果穗。生活习性:生干热带沟谷林中。采制:全株及茎叶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蒌叶酚(chavibetol为2-甲氧基-5-烯丙基苯酚)和对烯丙基苯酚(charicol)。收起
赞同
学名栳叶,或枸酱,盛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蔓生植物,叶呈鸡心状,大如手掌。嚼栳叶是马来人和印尼人的传统风俗,通常与槟榔、甘蜜、石灰等一起咀嚼。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农村,人们探望亲朋好友时,主人往往拿出栳叶盒来招待。盒内装有栳叶、槟榔及其他配料。嚼前先用一种特制的剪子切剥开槟榔,然后取一片栳叶,涂上少许石灰,再放上槟榔和甘蜜,用栳叶包好放进嘴里咀嚼。由于液汁呈暗红色,所以嗜好槟榔者的嘴唇和牙齿都呈黑红色。十五世纪,栳叶盒成为王宫内的摆设品。该盒做工精细,用金银丝制成,有的还镶嵌宝石。现在嚼栳叶的习惯已越来越不受年轻人喜爱。
一溴代酚能干嘛
一溴代酚
是制备多种溴系阻燃剂(如双(三溴苯氧基)乙烷、三溴苯基烯丙基醚、丙烯酸三溴苯基溴代苯酚酯-三溴苯酚封端溴代环氧树脂-聚二溴亚苯基醚等)的中间体,也用作反应型阻燃剂,用于阻燃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
制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溴素溴化法、溴加双氧水溴化法及氯化溴溴化法。在60℃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计量的溴素,保温反应30min,降至室温,再加计量的过氧化氢。升温至45℃,保温使反应完全。过滤,洗涤得到粗产品。再用乙醇溶解、脱色,重结晶,即得合格产品,产率约94%。
羟基保护基有哪些
1、酰基类
对硝基苯甲酸酯保护羟基
乙酰基保护酚羟基
酰基保护羟基
2、醚类
一般用于羟基保护的醚主要有硅醚、甲基醚、烯丙基醚、苄基醚、烷氧甲基醚、烷巯基甲基醚、三甲基硅乙基甲基醚等等。羟基的酯保护一般用的不多,但在糖及核糖化学中较为多见。羟基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理上和合成上有意义的化合物中,如核苷,碳水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聚醚、某些氨基酸的侧链。
另外,羟基也是有机合成中一个很重要的官能基团,其可转变为卤素、氨基、羰基、羧基等多种官能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烯丙基酚醚结构式怎么写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