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常识 » 正文

三氯化钌催化氧化机理,二氯化铕

豆角 2025-05-10 化学常识 16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1. 三氯化钌催化氧化机理
  2. 三氯化钌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三氯化钌催化氧化机理

钌炭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可以在常温常压下活化N2和H2分子,适用于低 温低压合成氨。同时在脂肪族羰基化合物和芳香烃环中,于较温和地状况下氢化,表现出高 的活性而没有副反应,当反应系统中存在水时,钌催化剂呈现较高的活性。钌催化剂在酸性 和碱性溶剂中稳定且能够在强酸反应中使用。钌炭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主要采用浸渍法、沉淀法等。美国专利US6495730B1报 道了可溶性三氯化钌浸渍载体制备了钌基炭载催化剂用于羧酸的加氢反应。中国专利 CN1970143A公开了一种将可溶性钌盐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勻后,用还原剂还原为钌胶体溶 液,然后加入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得到纳米加氢钌炭催化剂。刘寿长等研究了浸渍法制备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钌炭催化剂。徐三魁等采用可溶性三氯化钌与载体活性炭混勻搅拌 回流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将Ru沉淀后用甲醛还原,得到Ru/C催化剂。上述的钌炭催化 剂制备方法或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浸渍法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因为固体的 孔隙与液体接触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压力,使液体渗透到毛细管内部;另 一方面是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吸附。但沉积在催化剂载体的金属的最终分散度取决于许 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浸渍方法、吸附的强度,以吸留溶质形式存在的金属化合 物相比于吸附在孔壁上的物种的程度,以及加热与干燥时发生的化学变化等。因此,对上述 影响因素的控制比较困难,从而造成金属分布较难按预设的分布控制,金属的负载量偏低 等。沉淀法是经典的广泛应用的一种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含有金属盐类的 溶液中,加入沉淀剂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盐或金属水合氧化物或凝胶从溶液中沉 淀出来。沉淀法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溶液浓度、PH、温度、加料方式、搅拌强度等,沉淀过 程非常复杂,生成的沉淀晶体容易团聚,从而导致最终的金属粒子的大小分布不均勻,同时 沉淀法容易将杂质包藏,引入其他杂质。

三氯化钌催化氧化的机理是在氧气存在下,三氯化钌能催化实现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转换反应,如在二氯乙烷中实现三级胺的有氧氧化,除了氧气外,其它氧化剂也能与三氯化钌组合实现特殊的官能团转换反应。四氧化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试剂,能够与滤纸和醇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醚、苯和吡啶的反应也非常剧烈。

三氯化钌催化氧化机理,二氯化铕

由四氧化钌的盐酸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发而得。与许多试剂反应生成多种络合物,也是制备许多钌络合物的起始物,还是许多有机物的聚合、异构化、加氢等反应的催化剂。

三氯化钌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将RuCl3·xH2O(1.5g,6.2mmol)和过碘酸钠(5.5g,0.026mol)溶解于50mL水中,搅拌过夜。将形成的RuO4在氧气流中转移到四正丙基氢氧化铵(5mL,1mol/L的水溶液)的10mL水和40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去。温度保持在0~5℃。得到绿色的产品(1.53g,87%)。每20min滤出一次,用冰水洗(2mL×2mL),真空干燥,得产品。 2.将无水碳酸钠(1.58g,15mmol)和NaBrO3(6.0g,50mmol)溶于20mL水中。再将RuCl3·xH2O(0.13g,05mmol)溶在5mL水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后一起搅拌,直到溶液变成黄绿色。加入n-Pr4NOH(0.102g,05mmol)。搅拌后得到深绿色沉淀。用二氯甲烷50mL提取。提取液用无水Na2CO3干燥后,真空浓缩,粗产品用四氯化碳重结晶,得0.17g,产率99%。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氯化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三氯化钌催化氧化机理,二氯化铕
标签: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tdksgr.com/hx/158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