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2分子中S与O是形成双键还是π键
从SO2的路易斯结构式可看出,S与其左端的O原子间以双键结合。其中1个是σ键,另1个是π键。
酸碱是什么
酸碱是一种描述化学物质性质的叫法。
酸(有时用“HA”表示)的传统定义是当溶解在水中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大于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化合物。换句话说,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水的pH值(25℃时为水的ph值是7)。酸一般呈酸味,但是品尝酸(尤其是高浓度的酸)是非常危险的。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酸可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两种。
碱是指与酸相对的一类物质。碱多指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通常指味苦的、溶液能使特定指示剂变色的物质(如使紫色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等),其水溶液的PH值大于7。
酸,化学上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酸碱质子理论认为:能释放出质子的物质总称为酸。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亲电试剂或电子受体都是路易斯酸。
碱:在酸碱电离理论中,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在酸碱质子理论中碱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在酸碱电子理论中,碱指电子给予体。
酸是PH值小于等于7物质,碱是PH值大于等于7的物质
酸碱性是物质在酸碱反应中呈现的特性,一般来说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物质可以使其变蓝,后来随着酸碱理论的发展,人们给出了更准确,完善的定义,逐渐触及酸碱性成因的本质。酸碱性的衡量标度有三种:水溶液的pH与pOH,酸的pKa与碱的pKb,以及酸碱的化学硬度。酸碱性一般用pH试纸,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检测。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H)的化合物,叫做酸。酸能和碱起中和反应如HCⅠ十NaOH=NaCⅠ+H2O,能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HCl十AgNO3=AgCⅠ↓十HNO3。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碱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划H2S十2NaOH=Na2S十H2O。
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氯气用饱和氯化钠吸收氯化氢,不用碳酸氢钠
这个反应如果使用98%的浓硫酸是可以不用加热的。另外在过去实验室条件差的情况下,有一个简单获取较为干燥而且气流较稳定氯化氢气体的方法:用氯化铵代替食盐,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铵粉末上(氯化铵效果优于食盐的原因尚不清楚)。另外,这个反应不加热到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是不会生成硫酸钠的,而一般实验室酒精灯、电热套等热源加热很难达到这个温度。因此,正确反应应该写成(按照中学化学的标准):NaCl + H2SO4(浓) = NaHSO4 + HCl↑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铵粉末上的反应也应该写成:NH4Cl + H2SO4(浓) = NH4HSO4 + HCl↑即使是中学化学,用酸制备酸,也要记住两句话:
1、强酸可以制取弱酸(这是通例,或者说一般情况,无论是无机反应还是有机反应,质子酸还是Lewis酸,水溶剂还是非水溶剂,除开某些特殊情况,均遵循这一原则)。
2、不挥发的酸,可以制挥发性酸(即使不挥发酸酸性较弱,例如,氢碘酸是很强的酸,但可以用不挥发但酸性较弱的磷酸和碘化钾共热的方法来制取,因为氢碘酸是挥发性酸,至于酸性比氢碘酸要弱的盐酸,即氢氯酸,就更可以用磷酸和食盐共热的方法制取了,不一定需要使用硫酸)。其中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是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的一个典型实例。实际上用酸制备酸的反应存在一个平衡,如果弱酸作为反应物,强酸作为生成物,则平衡是偏向左边的,这也就通俗所说“弱酸不能制强酸”,但如果弱酸不挥发,而强酸挥发,则在有利于挥发的条件下(例如加热,或者开动真空泵抽走挥发的强酸气体),作为生成物的强酸因为挥发离开了反应体系,则平衡就会向右移动,进一步生成强酸,然后再离开反应体系……这样一来不挥发的弱酸也就可以制备挥发性的强酸了。明白了这一原理,在有其它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条件的情况下,弱酸就不一定不能制强酸了,例如硫化氢(氢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H2S + CuSO4 = CuS↓ + H2SO4生成物之一的硫化铜(CuS)溶解度极低(Ksp极小),即使在强酸H2SO4中也难于溶解,因此平衡向右移动,弱酸氢硫酸也就可以生成强酸硫酸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h2so4路易斯结构式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