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阻率仪检定规程
电阻率仪校检定规程
本标准是以固定代号D257发布的。其后的数字表示原文本正式通过的年号;在有修订的情况下,为上一次的修订年号;圆括号中数字为上一次重新确认的年号。上标符号(ε)表示对上次修改或重新确定的版本有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经批准用于国防部所有机构。
电阻率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某种物质的电阻,其倒数为电导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电阻率在单位制中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常用单位为“欧姆·厘米”。
用于测量0.1-12mm线、棒材、绞合线的电导率、电阻率、米电阻及电机、变压器等直流电阻
电导率大小判断
1.水中溶解性盐都呈离子态具有导电性,溶解盐越多、离子也多、电导率就越大;
2.根据电导率大小,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性固体的量,通过电导率的测试能够初步确定水质状况,进而选择合适的水处理方法。
电导率是衡量物质传送电流能力的一个指标,它是电阻率的倒数。电导率越大,说明物质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率越小。相反,电导率越小,说明导电能力越弱,电阻率越大。
在某些情况下,如环保领域,电导率可以用来评估水质的纯净度。例如,雨水的电导率和 pH 值与空气污染有关。电导率越小,pH 值越酸性,这可能说明空气中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污染物较多。
在电解液领域,电导率的大小影响了电解液的导电性能。一般来说,电导率越大,电解液的导电性能越强,电阻越小。
此外,电导率还与温度和物质的掺杂程度等因素有关。例如,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固体半导体中,掺杂程度也会影响电导率的大小。
综上所述,要判断电导率大小,需要考虑物质的性质、环境条件、温度变化等因素。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电导率越小,导电能力越弱。
电线电导率计算方法
如果σ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E是电压(单位伏特),则:σ = I/E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 G=L/R 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µS 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 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 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1S/cm=103mS/cm=106µ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 导体的电导。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K=JG=I/ρ 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µ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 ρ=I/K=1/0.1×106=10MΩcm。
电导率对应电阻值怎么算
电导率与电阻率的换算方法
电导率与电阻率互为倒数关系,即导电率=1/电阻率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gf电阻率仪校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