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苯乙酸的合成路线应该是如何制取的
以B表示苯环,以Bn表示苄基;
B-CHO + H2 ——→ B-CH2OH
B-CH2OH + HCl——→ Bn-Cl(氯化苄)+ H2O(氯化锌为催化剂)
Bn-Cl + NaCN ——→ Bn-CN(苯乙腈)+ HCl(二甲胺为催化剂,在乙醇溶液中80—100℃反应)
Bn-CN的水解可以酸解,也可以碱解,酸解的得率较高,直接得到苯乙酸,这里写碱解的
Bn-CN + NaOH + H2O ——→ Bn-COONa(苯乙酸钠) + NH3↑
Bn-COONa + HCl ——→ Bn-COOH(苯乙酸) + NaCl
(若酸解则为Bn-CN + 2H2O + H2SO4 ——→ Bn-COOH + (NH4)HSO4)
Bn-COOH + CH3CH2OH ——→ Bn-COOCH2CH3 + H2O
5-氟-2-硝基苯乙腈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以甲苯为为底物,先硝化得到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分离得到对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氧化得到对硝基苯甲酸,铁盐酸还原硝基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重氮化然后用桑德迈尔反应把重氮变成氟。
蝗灾的时候蝗虫为什么有毒
那是因为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并且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
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便在于此。这时的蝗虫,不仅动物不能吃,人也无法食用。很多农药属高效低残留药物,可在蝗虫体内残留,为稳妥起见,不要吃太多。蝗灾的发生和环境的破坏、天敌的减少都是有很关系的,所以保护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是迫在眉睫的。
蝗灾的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并且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因此蝗灾的蝗虫是有毒的。蝗灾蝗虫不可食用。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苯乙腈怎么合成苯基丙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