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请讲此图葡萄糖怎么生成丙酮酸,以及整个图的流程是什么
葡萄糖到6-磷酸葡萄糖到6-磷酸果糖到1,6-二磷酸果糖到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也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变成3-磷酸甘油酸,再变成2-磷酸甘油酸,再通过烯醇化酶的作用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变为烯醇式丙酮酸最后通过非酶促反应变成丙酮酸。 丙酮酸还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中。
α-磷酸甘油是什么
当胞液中NADH浓度升高时,胞液中的磷酸二羟丙酮首先被NADH还原成α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反应由甘油磷酸脱氢酶(辅酶为NAD+)催化,生成的α磷酸甘油可再经位于线粒体内膜近外侧部的甘油磷酸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
线粒体与胞液中的甘油磷酸脱氢酶为同工酶,两者不同在于线粒体内的酶是以FAD为辅基的脱氢酶,而不是NAD+,FAD所接受的质子、电子可直接经泛醌、复合体Ⅲ、Ⅳ传递到氧,这样线粒体外的还原当量就被转运到线粒体氧化了,但通过这种穿梭机制只能生成1.5分子ATP而不是2.5分子ATP。
α-磷酸甘油的来源
α-磷酸甘油穿梭属于一种机制。
该穿梭机制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它是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当胞液中NADH浓度升高时,胞液中的磷酸二羟丙酮首先被NADH还原成α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反应由甘油磷酸脱氢酶(辅酶为NAD+)催化,生成的α磷酸甘油可再经位于线粒体内膜近外侧部的甘油磷酸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锂的分子式
Li₃PO₄
磷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Li₃PO₄,主要用于生产彩色荧光粉、特种玻璃、光盘材料等,也可用作催化剂。
Li3PO4.
它由一个锂离子(Li+)和一个磷酸根离子(PO43-)组成。磷酸锂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水和酸性溶液中。它是一种重要的锂化合物,在电池、陶瓷、玻璃和冶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磷酸锂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中的一种高性能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等优点。在陶瓷领域,磷酸锂可用作釉料和颜料的添加剂,能够提高陶瓷的光泽和色彩。此外,磷酸锂还具有一定的药物和陶瓷应用价值。
中文名称: 磷酸锂 CAS No.: 10377-52-3 EINECS号: 233-823-0 分子式: Li3O4P 分子量: 115.79 产品类别: 催化剂及助剂 中文别名: 磷酸锂;
化学品磷酸锂的分子式是Li3O4P,是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结晶。 溶于酸、氨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丙酮。用作催化剂,磷酸锂主要用于生产彩色荧光粉、特种玻璃、光盘材料等。
emp途径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能量合成ATP,同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
EMP途径的第一阶段中,葡萄糖在消耗ATP的情况下被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进一步转化为果糖-6-磷酸,然后再次被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催化下,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丙酮。此阶段的反应并不涉及电子转移。
(1 )葡萄糖+ATP____己糖激酶__6-磷酸葡萄糖+ADP
(2)6-磷酸葡萄糖__磷酸己糖异构酶_6-磷酸果糖
(3)6-磷酸果糖 _ 磷酸果糖激酶_1,6-二磷酸果糖
(4)1,6-二磷酸果糖_醛缩酶_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基丙酮
(5)磷酸二羟基丙酮__磷酸甘油异构酶__3-磷酸甘油醛
在第二阶段中,3-磷酸甘油醛首先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此过程是氧化反应,辅酶NAD+接受氢原子,形成NADH。同时3-磷酸甘油酸接受无机磷酸被磷酸化。与上述的葡萄糖-6-磷酸的有机磷酸键不同,二磷酸甘油醛中的两个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键。在其后来的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的反应过程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转移导致ATP的合成。
6)3-磷酸甘油醛+NADH +H3PO4___3-磷酸脱氢酶_1,3-二磷酸甘油酸(EMP 途径中第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7)1,3-二磷酸甘油酸+ADP_磷酸甘油酸激酶_ 3-磷酸甘油酸(EMP途径第一个产生ATP)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磷酸二羟丙酮简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